时间:2022-08-20 18:29:39 | 浏览:938
稳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实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保障经办一体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南宁城市发展进程中,医疗保障在实践中充分彰显伟力。2021年,南宁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744.75万人,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保结算服务1137.10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规模达124.32亿元,直接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82.22亿元。
医疗保障事关群众健康福祉,南宁市以百姓的期盼为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各项医保改革措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幅减轻就医负担 群众看病有“医”靠
近日,市民郭兆云因心血管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冠脉支架手术。经过十多天的住院治疗,他顺利出院,“检查、治疗、药品等全部费用加起来要花费约2万元,医保能报销大约80%,我自己只需负担4000元左右,这让我的压力减轻了不少。”郭兆云说,出院结算费用时让他有些“意外”。
近年来,南宁市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全方位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郭兆云所经历的,正是南宁市民共享医保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
——更多大病、慢性病和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南宁市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推进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示范,截至6月30日,全市1386个政府办村卫生室可实现“两病”的就诊、用药医保结算服务。
——新生儿“落地”就能参加医保。自去年8月起,新生儿出生即可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预参保登记和缴费,出院就能结算医疗费用。从去年7月启动以来,南宁市共有7257个家庭享受该改革红利,累计报销医疗费用1146.30万元。
——落地实施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让参保群众减负受益。自今年1月1日起,南宁市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涵盖了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西药和中成药共2860种。
——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不断纵深推进。今年1—6月,南宁市扎实推进43个续约药品及4类续约医用耗材、16个新增药品及9类新增医用耗材集采品种在我市落地,其中人工关节平均降幅达82%,预计年可节约采购费用约5436万元。
医保惠民为民,一个个强有力的真招实招,大幅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全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失能人员家庭减负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道出了许多失能人员家庭的压力。去年3月1日,南宁市正式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为失能人员家庭撑起了希望。
去年,家住西乡塘区的重度失能人员梁先生成为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保障对象。长期护理保险在为他提供专业护理照料的同时,产生的费用每月可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报销1800多元,这为梁先生全家减轻了不小的负担。据了解,失能参保人员选择机构上门、入住机构、异地居住(自治区内南宁市外)护理服务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分别按照每月护理待遇标准(2463元)的75%、70%、60%支付,有效满足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截至今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全市155.04万参保职工,共受理失能评估申请13771人,依申请实施评估11140人,累计9138名失能人员获益,年人均减负超过2万元。
此外,南宁市作为广西唯一列入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城市,带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有84家,其中,24家是在国内一线城市已有成熟运作经验的居家护理服务连锁机构,促进了南宁市养老产业的发展。
健全医保经办网络 村民“家门口”享医保服务
近期,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村民农大叔在村医巡诊时,拿到了治疗高血压的药,村医使用“村医通”手持终端设备为他完成了即时医保结算。“有的病人不方便出门,我们可以直接带着‘村医通’上门巡诊,在病人家里看病、开药、报销,大大方便了村民看病。”村医对手中小小的“村医通”手持终端设备赞赏有加。
医保经办服务实现从“群众多跑腿”到“数据多跑腿”的转变,源于南宁市不断提升基层医保医疗服务水平。2017年底,南宁市1390多家村卫生室(所)全部开通医保结算功能,医保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2021年10月,南宁医保在全市村卫生室(所)开展“村医通”手持终端设备功能升级工作,参保群众在家就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医保报销;今年初,南宁市纵深推进“村医通+医保服务”工作,率先在“村医通”手持终端拓展医保业务的移动办理功能。
为深入推进医保服务关口前移,让医保便民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今年6月28日,南宁市印发《南宁市优化四级医疗保障便民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高位推动医疗保障经办业务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构建全市统一的市—县(市、区)、开发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体系,让广大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办理医保业务。截至目前,南宁市村卫生室(所)累计结算近500万人次,总结算费用1.34亿元。依托“村医通”便民服务工程,医保经办服务实现了从“群众多跑腿”到“数据多跑腿”的转变,为医保参保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便利医保服务,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在新征程上,南宁市将继续用心书写医保民生答卷,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南宁云 -南宁日报 记者 余秋兰)
编辑:李慧婷
值班编审:汤洁葵
目前,立法专班工作组已经草拟了《南宁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初稿。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学军表示,相较于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的城市更新工作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需要以更高的站位,更系统的谋划,在协调融合、任务分工、利益分配等各方面作出统筹安排。
现在的南宁市,火车站是越来越多了,东西南北中都规划建设有火车站,中心区是南宁站,然后东部青秀区是南宁东站,北部的武鸣区在建的是南宁北站,南部规划建设五象火车站,而西部则已经建好了南宁西站,此外南宁机场还有一个,总共六个客运火车站。
为进一步推进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蒙平生等8名人大代表提出《关于高水平开展发展策略研究,全力打造大南宁都市区提速发展新引擎的东部产业新城的建议》,对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的建设方向和做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想法和建议,为把东部产业新城打造成为加快我市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跳板、迈出“向海图强”步伐的重要支点贡献了人大力量。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熊荣航摄自3月13日正式启动文化旅游进商圈活动以来,截至8月中旬,南宁市已先后举办9场文化旅游进商圈、推广促销活动9场、开展精品剧目进商圈演出85场,近250家文旅企业参与文旅惠民促销、暑期专场促销及旅游商品展销,积极拉动文旅消费。
为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引爆“夜动力”,打造“中国不夜城浪漫夜南宁”城市名片,建设全国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7月19日上午,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商务厅指导,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宁市青秀区举办。自
记者叶子榕摄“大块头”有“大智慧”“南宁造”处于行业领先活动首站来到广西柯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主要生产制造移动式破碎筛分设备、移动式林业设备的机械装备企业。2021年,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9385亿元,增长1412%,占南宁高新区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达8441%。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黎南茜杜佳徽游智超见习记者盘瑶实习生唐雨)8月18日,由中共南宁市委网信办主办,南宁市互联网舆情中心、广西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2022年“网友看南宁”系列——“聚集南宁重点产业发展”主题活动举行。
南宁目前作为一个在抖音上火爆宣传的网红城市,它的特色美食也慢慢被大家所熟知。你是否品尝过南宁十大特色美食呢。1.柠檬鸭柠檬鸭是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一带的特色菜肴。这道菜用酸辣椒。小编先列出目前最值得品尝的南宁十大美食。
记者昨日从南宁市住建局获悉,南宁市平稳房地产基金正式设立,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首笔出资已于8月18日完成缴付,后续资金将陆续到位,现已围绕“保交楼、稳民生”开展工作,对部分项目进行调研。官网截图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南宁市相关部门积极统筹协调,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筹划设立南宁市平稳房地产基金。
为更全面的满足缴存职工的住房消费需求,修订后的贷款实施细则中,对贷款额度计算公式中“公积金缴存余额”认定标准修订如下:一、借款申请人自申请公积金贷款时往前追溯12个月内,为购买本套公积金贷款住房而提取的公积金可合并至个人账户余额关联计算贷款额度。
连日来,南宁市“大行动”办牵头统筹推进“门前三包”管理升级,在原有“门前三包”的基础上,把“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和劝导不文明行为”两项内容融入日常工作中。记者杜佳徽摄“门前三包”责任制是南宁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个举措,也是提升城市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广泛的宣传起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社会氛围。
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区常住人口达到501268万人,比2010年增加41002万人,增长891%,年平均增速为08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3、033个百分点。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人口聚集效应明显,人口呈现净流入态势,其中南宁作为广西首善之区,常住人口达到87416万人,占全区人口比重由十年前的1448%提高到1744%,提高近3个百分点,人口增速排在全区首位,为3122%。
当天,南宁太阳纸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林浆纸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在南宁六景工业园开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竣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税收30亿元以上。青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同日开工的潮力集团铝基新材料产业链项目位于邕宁新兴产业园,打造铝基新材料产业链。
8月18日,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22年第七届“筑梦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工程测量)比赛在中铁上海局五公司建兴路立交项目举行。比赛设置“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两大环节,更加注重评价技能人才的综合操作能力、行为规范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部分优秀选手可按规定直接晋升相应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
记者潘浩摄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尹海明通讯员梁诗菡)8月18日,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22年第七届“筑梦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工程测量)比赛暨“五赛五比·安康杯”劳动竞赛推进会在中铁上海局五公司承建的建兴路立交项目结束,共有33组砌筑工队伍、15组工程测量队伍,126名专业选手参加了角逐,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本领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